音乐
- 文章信息
克罗地亚教会音乐中两种表演类型共存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独特现象的结果:9世纪在达尔马提亚和伊斯特拉,格里高利圣歌(11世纪晚期的内乌姆抄本/Neum Codex)发展成为格拉哥里歌唱,最初是用古斯拉夫语,然后是克罗地亚语,通过口耳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声乐形式占主导地位,由出生在沿海地区或与沿海地区有关的人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来自希贝尼克的玉利耶·斯卡维蒂奇(Julije Skjavetić)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了一系列牧歌和经文歌。巴洛克早期是克罗地亚音乐的黄金时代;伊万·卢卡契奇(Ivan Lukačić)在斯普利特作曲,意大利人托马索·切克尼(Tomaso Cechinni)在赫瓦尔作曲,而来自里耶卡的文科·耶利奇(Vinko Jelić)在斯特拉斯堡出版了经文歌集。在巴洛克晚期,教堂歌手和歌剧作曲家伊万·西本查宁(Ivan Šibenčanin)在英国和意大利创作。
古典主义时期带来了第一批杰出的乐器作品。在杜布罗夫尼克,卢卡·索科切维奇(Luka Sorkočević)创作了优美的三乐章交响曲,他的儿子安通·索科切维奇(Antun Sorkočević)创作了第一部克罗地亚四手钢琴奏鸣曲,而耶莱娜·普契奇-索科切维奇(Jelena Pucić-Sorkočević),克罗地亚最早的女性作曲家之一,创作了声乐和钢琴歌曲。在斯普利特,玉利叶·巴亚蒙蒂(Julije Bajamonti),医生、博学家、管风琴家,创作了克罗地亚第一部清唱剧《搬迁圣多姆纽斯遗体》(1770年)和为鲁杰尔·博斯科维奇(Ruđer Bošković)写的安魂曲(1787年)。18世纪上半叶,管风琴制造者佩塔尔·纳基奇(Petar Nakić)在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建造了大约15台管风琴,在意大利北部建造了300多台。小提琴演奏家伊万·亚尔诺维奇(Ivan Jarnović)享誉全球,他是多部小提琴协奏曲的作曲家(他是第一个将这些协奏曲中的慢乐章称为浪漫曲的人)。
19世纪音乐活动的重心转移到克罗地亚北部。1827年,克罗地亚音乐机构(现克罗地亚音乐学院,HGZ)在萨格勒布成立,是历史最悠久的音乐机构,拥有丰富的音乐图书馆。1876年克罗地亚音乐机构在萨格勒布开设了第一家公共音乐厅,1829年开设了音乐学校,1916年该校成为高等音乐学院,1922年改名为音乐学院。费尔多·利瓦迪奇(Ferdo Livadić)于1822年创作的早期浪漫主义《F小调夜曲》连同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的夜曲被认为是欧洲音乐中最早的此类作品。在伊利里亚运动和其它斯拉夫民族浪漫主义民族运动的精神中,1846年瓦特罗斯拉夫·利辛斯基(Vatroslav Lisinski)创作了第一部民族歌剧《爱与恶》。19世纪下半叶的主要人物是伊万·杂伊茨(Ivan Zajc),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歌剧《尼古拉·舒比奇·兹林斯基》(Nikola Šubić Zrinjski,1876年),而他也担任歌剧院院长和克罗地亚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校长。另外一位著名音乐家是弗兰尼奥·科萨维尔·库哈赤(Franjo Ksaver Kuhač),他是克罗地亚音乐史学和民族音乐学的创始人,并收集了民歌。19世纪国际知名的伟大艺术家有吉他手兼作曲家伊万·帕多维茨(Ivan Padovec)、小提琴家弗兰尼奥·克雷兹马(Franjo Krežma)、歌手伊尔玛·穆尔斯卡(Ilma Murska)、玛蒂尔达·马林格(Matilda Mallinger,1868年在慕尼黑的瓦格纳歌剧《名歌手》中演唱伊娃一角)、约瑟普·卡什曼(Josip Kašman,第一位在纽约大都会演出的克罗地亚人,1883–1884年)、布拉任卡·科尔尼茨(Blaženka Kernic)和米尔卡·特尔尼纳(Milka Trnina)。
20世纪初,现代音乐的主要作曲家是布拉戈耶·贝尔萨(Blagoje Bersa,交响诗《阳光明媚的田野》,1917–1919年)。在被称为"新民族主义潮流"的一代作曲家中,最突出的是约西普·斯托尔瑟·斯拉文斯基(Josip Štolcer Slavenski,1924年在多瑙艾辛根获得好评)、克雷西米尔·巴拉诺维奇(Krešimir Baranović,《姜饼之心》,1924年,克罗地亚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雅科夫·戈托瓦茨(Jakov Gotovac,《来自死亡后世界的埃罗》/Ero the Joker,1935年,最流行的克罗地亚歌剧)和弗兰·洛特卡(Fran Lhotka,《村里的魔鬼》,1934年,最成功的克罗地亚芭蕾舞剧)。鲍里斯·帕潘多普洛(Boris Papandopulo)以其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的作品(《弦乐交响曲》,1938年)架起了通往20世纪下半叶的桥梁。当时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有作曲家米尔科·克勒曼(Milko Kelemen),《变形记》/Transfiguration,1961年)和伊沃·马雷茨(Ivo Malec,《一首清唱曲给她》/Cantate pour elle,1966年)。此艺术潮流的代表还有斯坦科·霍瓦特(Stanko Horvat)、鲁本·拉迪查(Ruben Radica)、安杰尔科·克洛布查尔(Anđelko Klobučar)、杜布拉夫科·德托尼(Dubravko Detoni)、伊戈尔·库列尔奇(Igor Kuljerić)。在20世纪末,杰出的作曲家有马尔科·鲁日亚克(Marko Ruždjak)、弗拉诺·帕拉赤(Frano Parać)、达沃林·肯普夫(Davorin Kempf)、 西尔维奥·福雷蒂奇(Silvio Foretić)和佐兰·尤拉尼奇(Zoran Juranić)。
20世纪克罗地亚国际知名艺术家包括指挥家洛夫罗·马塔契奇(Lovro pl. Matačić)、米兰·霍瓦特(Milan Horvat)、贝里斯拉夫·克洛布查尔(Berislav Klobučar)和维耶科斯拉夫·舒特伊(Vjekoslav Šutej);巴松管演奏家鲁道夫·克莱帕赤(Rudolf Klepač);圆号演奏家拉多万·弗拉特科维奇(Radovan Vlatković);钢琴家伊沃·波哥雷里奇(Ivo Pogorelić);歌手津卡·昆茨-米拉诺夫(Zinka Kunc-Milanov )、德拉吉查·马尔迪尼斯(Dragica Martinis)、托米斯拉夫·内拉利奇(Tomislav Neralić)、弗拉基米尔·鲁日亚克(Vladimir Ruždjak)、玛丽亚娜·拉德夫(Marijana Radev)、塞纳·玉里纳茨(Sena Jurinac)、利利亚纳·莫尔纳-塔拉伊奇(Ljiljana Molnar-Talajić)、鲁扎·波斯皮什-巴尔达尼(Ruža Pospiš-Baldani)和杜尼亚·韦佐维奇(Dunja Vejzović)。兹拉特科·巴洛科维奇(Zlatko Baloković)、通科·尼尼奇(Tonko Ninić)和约瑟普·克利马(Josip Klima)是萨格勒布小提琴学校最著名的学生,该学校由瓦茨拉夫·胡姆(Václav Huml)于20世纪30年代在音乐学院创立。斯韦提斯拉夫·斯坦契奇(Svetislav Stančić)在萨格勒布的钢琴学校培养了梅丽塔·洛尔科维奇(Melita Lorković)、达尔科·卢基奇(Darko Lukić)、兰科·菲利亚克(Ranko Filjak)、尤里查·木拉伊(Jurica Murai)、帕维查·格沃兹迪奇(Pavica Gvozdić)和弗拉基米尔·克尔潘(Vladimir Krpan)。1987年克尔潘创立欧洲钢琴教师协会克罗地亚分会。意大利艺术家安东尼奥·贾尼格罗(Antonio Janigro,1953年创立了萨格勒布独奏家乐团),作曲家鲁道夫·马茨(Rudolf Matz)和瓦尔特·德什帕利(Valter Dešpalj)将大提琴教学法带到了世界水平。在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中,大提琴家莫妮卡·莱斯科瓦尔(Monika Leskovar);歌手伊夫林·诺瓦克(Evelin Novak);钢琴家玛蒂娜·菲利雅克(Martina Filjak)、阿廖沙·尤里尼奇(Aljoša Jurinić)和伊万·克尔潘(Ivan Krpan)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
在萨格勒布举办几项国际比赛:《瓦茨拉夫·胡姆》小提琴家比赛、《洛夫罗·马塔契奇》指挥家比赛、《安东尼奥·贾尼格罗》大提琴比赛和《斯韦提斯拉夫·斯坦契奇》钢琴家比赛。
克罗地亚最著名的乐团是萨格勒布爱乐乐团和克罗地亚广播电视台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手鼓管弦乐团和爵士乐团),而萨格勒布四重奏和独奏乐团在室内乐团中独树一帜,在国际上享誉盛名。
最受欢迎的克罗地亚轻歌剧是伊沃·蒂亚多维奇(Ivo Tijardović)的《小弗拉米》(Little Floramye,1925年)和《斯普利特水彩画》(The Split Aquarelle,1928年),以及伊维察·克拉亚赤(Ivica Krajač)、卡洛·梅蒂科什(Karlo Metikoš)和米连科·普罗哈斯卡(Miljenko Prohaska)的第一部克罗地亚摇滚歌剧(世界第五)《古贝茨贝伊》(Gubec-beg,1975年)。《雅尔塔,雅尔塔》(1971年)由阿尔菲·卡比料(Alfi Kabiljo)和米兰·格尔吉奇(Milan Grgić)创作,是萨格勒布音乐剧派最著名的作品。在爵士乐方面,萨格勒布爵士乐四重奏、多亏了其创始人博什科·佩特罗维奇(Boško Petrović)和多才多艺音乐家米连科·普罗哈斯卡(Miljenko Prohaska)在20世纪60年代获得了国际声誉(《亲密感》/Intimacy,1962年)。80年代和90年代的萨格勒布爵士音乐节对年轻一代(马蒂亚·德迪奇/Matija Dedić)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至今依然活跃在世界舞台。
流行音乐经历了几个高峰期:20年代和30年代的最早热门歌曲(弗拉霍·帕列塔克/Vlaho Paljetak);20世纪中叶最伟大的的歌星伊沃·罗比奇(Ivo Robić,因其在德国的知名度而被昵称为"摩根先生");60年代初因阿森·德迪奇(Arsen Dedić)、赫尔沃耶·赫格杜希奇(Hrvoje Hegedušić)和兹冯科·史皮西奇(Zvonko Špišić)而闻名的萨格勒布香颂流派;1989年在洛桑赢得欧洲歌唱大赛(丽瓦/Riva流行乐队、《摇啊摇》/Rock Me)。
1960年代摇滚音乐的国际声誉因歌手兼作曲家卡洛·梅蒂科什(Karlo Metikoš)而提高,他在国外被称为马特·柯林斯(《雨的节奏》,1963年)。历史最悠久的克罗地亚摇滚乐队是压路机(Parni valjak)和肮脏的剧院(Prljavo kazalište)。